top of page
blog_banner-1980x300.png

【Intezer AI SOC Agent】資安維運最關鍵的策略轉型,你必須掌握的重點

  • 作家相片: Estrella Wei
    Estrella Wei
  • 6月27日
  • 讀畢需時 11 分鐘

已更新:8月28日


作者:Mitchem Boles | 編譯:AIShield 編輯部 | 發稿日期:2025 年 6 月 27 日


圖片出自:Intezer
圖片出自:Intezer

資安長們正面臨告警疲勞,資安分析師也因疲於奔命而筋疲力盡。此時,真正的威脅卻常隱身於無關緊要的雜訊中。在這種情勢下,AI SOC (人工智慧安全維運中心) 應運而生。這不單是一個新名詞,更是一場顛覆性的資安維運變革。如果你仍將 AI SOC 視為未來概念,是時候重新審視這個概念了。AI SOC Agent 已經問世,並為許多知名大型企業帶來實質可見的成果。


未來的資安中心將不再不堪重負;它將自主、精準、可解釋,且反應速度足以處理那些人類根本沒空碰的威脅。而資深的人類專家,則會透過持續的審查和情境資料更新,確保服務維持在頂尖水準。


本文將詳細解釋 AI SOC Agent 的定義與運作方式,回顧其誕生背景,並探討為何最具策略思維的資安團隊都已朝此方向發展。我們還會深入介紹 Intezer 的獨特方法,如何透過基因程式碼分析、自動化、確定性判斷和透明化的混合式 AI 等專屬工具,徹底解決 SOC 的營運挑戰。



AI SOC Agent 的實際功用是什麼?


AI SOC Agent 是一種現代資安維運方法,它能在最關鍵的時刻,結合各種專用工具與代理式人工智慧,自動執行告警分類、調查與回應。這不是 SIEM、SOAR 或徒有其名的規則引擎能辦到的。AI SOC Agent 能以機器般的速度,搭配經實戰驗證的規模化能力,複製資安分析師的邏輯、直覺與決策。


有了 AI SOC Agent,重複的分類和情資擴充任務都能自主完成。無論告警嚴重等級為何,都能獲得明確判斷。真正的威脅能浮出水面,誤報則會被排除。資安分析師終於能從繁瑣工作中解放,專注於更有價值、更具策略性的工作,並投入更多主動式資安防護措施。



[註1] SIEM: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(安全資訊與事件管理)

[註2] SOAR:Security Orchestration, Automation, and Response(安全編排、自動化與回應)



資安工具生態系不斷演進 — 現在有 AI SOC Agent 是跟上腳步的關鍵


過去二十年來,資安維運工具不斷演進,以應對日益嚴峻且複雜的威脅情勢。從 SIEM、EDR、SOAR、XDR 到 MDR 服務,每一代工具都試圖整合數據、加速調查或減輕人力負擔。然而,儘管承諾良多,重大的營運缺口依然存在:


  • SIEM 的設計宗旨是集中來自各環境的日誌數據。雖然提升了可視性,卻也產生了大量缺乏情境的雜訊告警,資安分析師仍需手動關聯。

  • EDR 引入了行為分析和端點層級的可視性。然而,訊號精準度的提升卻帶來更多告警,其中許多仍需要人工驗證。

  • SOAR 承諾透過腳本實現工作流程自動化,但需要投入大量工程資源。隨著環境演變,這些腳本常常失效,導致維護成為沉重負擔。

  • XDR 整合了端點、網路和雲端遙測數據,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,但這些系統仍然高度依賴人工調查和調校,缺乏大規模回應所需的自主性。

  • MDR 透過外包資安監控與回應服務,提供部分解方。然而,服務水準協定(SLA)可能延遲回應時間,且第一線(Level 1)分析師可能缺乏深度調查專業,導致結果不一致。


AI SOC 的目標,就是將自動分類、鑑識調查自主回應整合到一個統一的系統中,以解決上述所有限制。



為何 AI SOC Agent 是策略性的遊戲規則顛覆者?


長期經營 SOC,深知提升效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少告警疲勞和誤報。但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呢?


  • 在不放過任何一個告警的情況下,完全排除誤報?

  • 以第三線(Level 3)分析師的水準(例如惡意軟體逆向工程)進行分類?

  • 透明化地檢視所有告警的完整分類步驟?

  • 同時整合身份、資料互動和釣魚等所有不同來源的告警?

  • 內建完整的工具箱,除了告警來源外,無需再進行額外整合?


這就是 AI SOC 的價值所在。Intezer 能精準處理數百萬個高、中、低、關鍵等各種嚴重等級的告警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曾見過,許多活躍的威脅潛藏在被判定為「已緩解」的中等嚴重性告警中,也有駭客的暴力破解嘗試,隱身在 SIEM 判斷為「低」嚴重性的身份偵測中。這些不只是理論風險,而是真實客戶遭遇的資安事件,也是 APT(進階持續性威脅)最擅長隱匿的地方。


AI SOC Agent 讓這種規模化成為可能,且無需增加人力。Intezer 每月在全球環境中分類數百萬個告警,升級給人工處理的比例小於 4%。我們負責處理 SOC 中最繁重的任務:告警分類,而且是端到端(end-to-end)的全面處理。



 AI SOC Agent
圖片出自:Aishield


AI SOC Agent 如何提升資安分析師效能?


倦怠、疲憊、待辦事項堆積如山 — 這些情況是否聽起來很熟悉?


AI SOC Agent 能讓資安分析師將精力運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。資安分析師不再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拉取檔案、提取日誌、將 PowerShell 腳本複製到 VirusTotal,或苦等沙箱分析。Intezer 為他們提供結構化的調查結果、完整的脈絡和自動化的情資擴充,他們只需要深入審查一小部分的告警即可。


更重要的是,AI SOC Agent 能幫助資安分析師提升技能。透過內建的確定性分析和進階威脅分類功能,你的團隊將不再只是被動應對,他們還能從中學習,更快做出決策,並轉向需要高階判斷與協作的策略性職位。



AI SOC Agent 的常見導入情境


了解 AI SOC Agent 最具影響力的應用情境,有助於優先規劃導入和變革管理。以下是自主維運能顯著提升 SOC 效率與價值的應用案例:


1.大規模告警分類

被海量告警淹沒的組織,可以利用 AI SOC 平台自動分類所有告警,無論嚴重等級為何。這確保了全面的涵蓋,並在不增加人力的情況下,清空積壓的待辦事項。


➡️ 延伸閱讀:Intezer helped Legato triage 624K alerts in 90 days—automating deep analysis, reducing false positives, and boosting SOC efficiency.


2.調查進階威脅

包含鑑識工具(例如:記憶體掃描、基因程式碼分析)的 AI SOC,能自動偵測橫向移動、持久化機制或命令與控制通道,無需人工介入。


3.無檔案攻擊(Living-off-the-Land)偵測

由於這類攻擊常規避傳統規則的偵測,AI 驅動的鑑識方法(例如:命令列分析或記憶體檢測)能揭露傳統系統遺漏的細微行為。


➡️ 延伸閱讀:What is Fileless Malware?


4.24/7 自主化監控:

自主平台從不休息,是夜間監控和回應的理想選擇,尤其適用於跨國企業或人力精簡的團隊。


5.驗證與排除雜訊告警

AI SOC 可接收已知的雜訊告警(例如某些身份事件或端點行為),並以一致的邏輯自動結案。這在不完全停用偵測規則的情況下,提升了告警品質。



不同平台的調查時間(圖片出自:Aishield)
不同平台的調查時間(圖片出自:Aishield)

評估現代 AI SOC Agent 代理程式解決方案的參考框架


AI SOC 平台能多快產生效果?

資安團隊沒有時間等待數月才能看到成效。像 Intezer 這樣的領先平台,只需數小時就能完成部署,並與 SIEM、EDR、身份供應商等雙向整合。從上線第一天起,系統便開始自主解決告警,無需建立劇本或經過「學習期」


從告警到行動 — AI SOC 代理程式有多快?

在威脅情境中,每一秒都至關重要。Intezer 的告警調查中位時間為 15 秒。其他廠商可能號稱 3-11 分鐘,但通常需要人工介入才能進行阻擋。


對比: MDR 供應商的回應時間通常需要 2-4 小時,具體取決於 SLA 和輪班覆蓋率,這可能導致錯過處理威脅的黃金時間。


AI SOC 代理程式能否深入表面之下?

這是關鍵:大多數 AI 工具都需要連結其他工具才能發揮作用,但 Intezer 不一樣。 我們的平台提供全棧、開箱即用的功能:記憶體掃描、檔案與網址分析、命令列評估、身份關聯、釣魚郵件處理管線分類等。你無需再外掛沙箱或整合五六個工具才能做出決策。


由於我們能與所有主流的 SIEM、EDR、身份平台、郵件閘道和 SOAR/案件管理系統無縫整合,我們可以獲取所需的數據,並回傳判斷結果、脈絡和建議的行動,甚至直接為你採取行動。


你能信任 AI SOC Agent 的判斷結果嗎?

如果判斷結果不可信,AI 只會製造雜訊,而非帶來清晰度。Intezer 結合了確定性邏輯和 AI 推理,並由研究人員每週手動審查 5% 的告警決策。


  • 93.45% 的真實陽性率

  • 97.7% 的誤報準確率


相比之下,一些新創競爭對手完全依賴大型語言模型(LLM),往往無法解釋或重複其結論。




為何 AI SOC 不能只靠 LLM?『確定性分析』才是關鍵


目前,市場上常見的錯誤觀念,是將 AI 視為非黑即白的選擇:全盤接受大型語言模型(LLM),或因幻覺和信任問題而全盤否定。這是一種存在缺陷的觀點。


Intezer 的 AI SOC 方案採取混合式方法。我們的平台使用專有的確定性引擎,進行二進位碼分析、記憶體鑑識、惡意軟體基因分類和端點構件檢查等。這些工具從不靠猜測,它們能確切的掌握資訊。


至於大型語言模型(LLM),我們將其應用在最擅長的領域:從海量資料中關聯告警、快速解讀腳本式威脅(如 PowerShell),以及摘要告警情境與擴充自然語言情資。然而,在做出最終的資安決策時,我們將 LLM 與確定性分析相結合,這也正是可解釋的 AI 與黑盒子的關鍵區別。


如果你的 AI 無法解釋其推理過程,或缺乏原始資料蒐集及深度整合來提供決策情境,它就不該在你的 SOC 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



AI SOC 代理程式的成本是多少 — 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項?


評估 AI SOC 代理程式時,最重要卻常被忽略的一環,就是了解定價模式如何影響預算規劃與資安成效。並非所有平台的收費方式都一樣,而錯誤的定價模式會無形中限制你的資安防護涵蓋範圍。


基於告警量的定價:隱藏的瓶頸

一些新創 AI SOC 代理程式使用 LLM 進行調查,這在大規模運行時成本很高。為了抵銷這項成本,這些平台通常根據告警量來定價。這意味著你分析的每一個告警,都會增加你的帳單。因此,許多使用這些工具的組織被迫:


  • 只優先處理高嚴重性的告警

  • 忽略或延後分析中低嚴重性告警

  • 限制從關鍵數據源(如身份、雲端或郵件)接收的告警數量


這造成了一個危險的取捨:你的 SOC 最終會對潛藏在雜訊中的橫向移動、憑證濫用或初期入侵視而不見。


基於端點的定價:讓成本與涵蓋範圍一致


Intezer 的定價方式不同。我們以每個端點收費,而非按告警量計價。這意味著你可以分類和調查環境中的每一個告警,而無需擔心額外費用。這種模式鼓勵:


  • 全方位可視化和分類

  • 納入所有相關的數據源

  • 更簡單且可預測的預算編列


這也表示你無需在資安和成本效益之間做出取捨。你的團隊能將風險管理放在首位,而非緊盯預算數字。




衡量 AI SOC Agent 成功度的關鍵指標


採用 AI SOC 平台不僅是技術轉變,更是效能提升。為了證明其價值並持續優化,資安長應追蹤能顯示偵測品質、回應效率和整體營運影響改善的指標。


  • 平均分類時間(MTTT)與平均解決時間(MTTR)

    這些是衡量速度的基礎指標。一個成功的 AI SOC 平台能將 MTTT 縮短至數秒,MTTR 縮短至數分鐘,而非數小時。這些關鍵績效指標(KPI)應長期追蹤,以證明營運有所改善。 Intezer 解決大多數告警約需 2 分鐘,平均調查時間僅 15 秒。


    ➡️ 延伸閱讀:Speed Matters: The Crucial Role of MTTD and MTTR in Cybersecurity


  • 手動調查的告警數量

    追蹤導入 AI 後,資安分析師必須手動調查告警數量。若此趨勢持續下降,表示平台能有效地自主處理告警分類並解決。


  • 告警類型的解決涵蓋率

    估平台能解決所有告警的百分比,涵蓋身份、雲端、郵件和端點等。一個成熟的 AI SOC Agent 應能在整個攻擊面提供一致的分類。


  • 重新分配資安分析師的時間

    衡量當 AI SOC Agent 接手例行性分類後,資安分析師的時間如何重新分配到更高價值的工作上,例如:威脅狩獵、紅隊 / 藍隊演練或偵測邏輯調校。這個指標同時能佐證生產力和士氣的提升。



總結:Intezer 的 AI SOC Agent 為何與眾不同


  • 內建鑑識等級工具:無需額外購買沙箱或其他附加元件。

  • 無限制處理:可處理無限制的、跨所有嚴重等級的告警。

  • 即時分類:平均調查時間僅約 2 分鐘。

  • 結合確定性與可解釋性:結合確定性引擎與可解釋的 AI,而非黑盒子般的幻覺。

  • 經實戰驗證:已在企業環境中實際運行,每月分類數百萬個告警。




來自實際客戶、真實規模的 AI SOC 代理程式應用


最引人注目的,是這套解決方案已非理論階段。Intezer 已在大型企業環境中實際部署,處理數百萬個分散式告警,並將人工升級率控制在 4% 以下。我們成功協助人力精簡的團隊,讓其展現滿編團隊的維運實力;同時也幫助跨國組織順利整合 IT 與 OT 的工作流程。


有一位企業客戶說得最貼切:


有了 Intezer,就像團隊瞬間增加了上百位分析師。沒有它,我們必然疲於奔命,錯失關鍵。


🔍 資安名詞小辭典(本篇術語快速解釋)


MTTT (Mean Time to Triage)

平均分類時間。指從告警被接收到完成初步分類所需的時間。

重要性: 在資安事件應對中,MTTT 越短,代表資安團隊能越快確認告警的性質(誤報、低風險或高風險),從而迅速採取下一步行動。


MTTR (Mean Time to Resolution)

平均解決時間。指從告警被接收到資安事件被完全解決所需的時間。

重要性: MTTR 是衡量資安團隊應對效率的最終指標。時間越短,代表企業從被攻擊到恢復正常營運所需的時間越短,能有效降低損失。


OT (Operational Technology)

營運技術。指用於監控與控制實體設備、流程和事件的硬體與軟體,常見於製造業、能源、交通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。

重要性: OT 系統的資安防護日益受到重視,因為其威脅可能導致現實世界的嚴重後果。


MDR (Managed Detection and Response)

託管式偵測與回應。一種由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資安服務,負責為企業進行威脅監控、偵測與回應。

重要性: 提供另一種選擇給缺乏內部資安人力或資源的企業,但文章中可強調其與 AI SOC 在效率和自主性上的差異。



別讓你的 SOC 存在盲點


許多 AI 解決方案會根據告警的嚴重性、數量限制或成本考量,來決定分析的範圍。但事實是,任何未被分析到的部分,都可能成為你的致命傷。如果你的 AI 無法全面分類所有告警,就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用,更無法真正洞悉駭客的藏身之處。


Intezer 沒有告警數量上限。我們全面調查每一則告警,因為真正的資安防護,不僅取決於速度或自動化,更取決於零死角的完整涵蓋


📌 想深入體驗 AI SOC Agent 的威力?立即預約 Intezer 產品展示,開啟你的 AI SOC 新紀元。👉  歡迎聯絡艾盾資科 AIShield 預約技術顧問:contact@aishield.com.tw




本文翻譯自 Intezer 原文:“What Is an AI SOC Agent?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Most Strategic Operational Imperative in Cybersecurity Today

發佈日期:2025年 6 月 25 日

原文和圖片出處:Intezer 部落格文章


bottom of page